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全球即时:清朝人口为何从7千万迅速增到4亿?这种“爆炸式增长”的原因是什么?

  • 2023-03-15 11:44:09 来源:婷艳读书

清朝的人口迅速暴涨,是康雍乾三代皇帝一同创造的结果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其实历朝历代的人口数值都存在着变化,要是分析其具体的原因,那说起来是非常之多,但总体来看,主要就是三个方面:税制改革、农业投产比提高、可统计疆域扩大。

关于大清人口暴涨这件事,光从红薯的角度去讨论那是不够完整的,“地瓜盛世”虽然和地瓜有关,但绝不仅仅是地瓜的功劳。

首先说说税务制度带来的改变。

税务制度,指的主要是“人头税”这么一种存在。

其实在历朝历代中,人头税都是一种最直观、也是结算统计方式最简洁的收税方式,人头税顾名思义:有多少人就收多少税,按照人口来收。

这种税收方式很简单,但也因为太简单,成为了很多统治者压榨百姓的工具,如果是政治清明时期,统治者肯定会根据社会生产力的情况来降低人头税,以此来减轻百姓负担,可一旦遇到执政黑暗的时期,人头税的税额就会无限制提升,以至于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。

而人头税也让百姓们不敢多生,理由很简单,多生一个人就要多缴一份税款,孩子也不是生下来就能生产劳动的,本身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成长时间,那么这种压力自然就给到了父母身上,要知道古代生产力最巅峰的时候,也仅是让普通百姓堪堪饱暖,并不足以大肆生育,然后缴纳人头税。

这个原因,也是自秦朝以来,古代中国人口基数明明如此庞大,但在两千年来,却没有出现过爆发式增长,人口一直是在“2000万—1亿”的区间,所以不是百姓不能生,而是有一个基础税收制度遏制着百姓的生育欲望。

古代著名的“溺婴现象”,就是产生在这个基础之上的,交不起税、也养不起的孩子,狠心的父母只能这样抛弃。

而时间到了清代,人头税对社会人口增长的“阻碍”已经非常明显了,因为大清的领土庞大,对于很多以往朝代都是执行“羁縻政策”的地域,都实行了实控政策,清朝廷对这些地区实控的最明显体现就是迁入大量人口,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。

康熙年间,就有著名的“湖广填四川”政策,虽然这不是一次面对羁縻地区的人口迁移,但本质上体现了大清对于社会生产力变化的迅速调整。

既然四川人不够,那么就从湖北、江西、广西、福建等地借人过去,而这些被借省份的人口,也需要用积极的生育政策来刺激补充,如此一来,从源头上取消“人头税”,就是最好的办法。

但要怎么去完成这种税制改革,对于清朝廷来说,是个大问题,因为这项税务已经执行了数千年了,即便是先秦以前,都存在着人头税,忽然不收了,这对天下而言并非好事,如此一来,如何“梯度式”改革,就成为了大清朝廷要考虑的事,

康熙时期,中央朝廷推出了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的优惠政策,在康熙五十一年开始实行,在康熙五十五年得到补充,不过这还不是完全取消人头税的制度,因为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,本质上是在家庭人口数量上做加减法。

比如一个家庭里有两位老人,而两位老人年纪大了,故去了,那么他们就会多出两个人头税,这也就是说,这个家庭新出身的孩子是不需要再缴纳人头税。

这个制度好在推动了人口青年化,但本质上还是在遏制整体的人口数量,不过这毕竟是“梯度式”改革,不可能一蹴而就,所以完全去掉人头税,需要到雍正时期。

雍正即位后,任命大臣田文镜在河南实行“摊丁入亩”制度,规定以后将人头税归入为“地税”,以后对一个家庭收税的多少,不再看他们家庭人口数量,而是看他们的地产数量,这对地主来说,是一种沉重的打击,但自古以来,地主一直都是剥削普通农民百姓最直接的群体,不打击他们,税务改革、人口增长就不可能完成。

正如当时的山西布政使高成龄所说的:“富者田连阡陌,竟少丁差,贫民地无立锥,反多徭役”,地主的田产、地产众多,可却与他们的丁税不成比例,而百姓几乎没有什么田产,反而税务繁重,这是一种扭曲的现象。

摊丁入亩实行后,全国基层人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“生育自由”,孩子不再是贫穷百姓们的负担,他们也不需要再扼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,甚至孩子成为了穷人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,孩子越多,机会就越多,正如人多力量大的道理。

人头税的取消,也是清代“宗族”大量崛起的一个根本原因,以往有宗族的概念,但能够一直实行宗族模式的家族却不多,根本原因就是人口会出现断层,不能开枝散叶,宗族就会衰落,而人口的暴增,让宗族趋于稳定,偌大个家族,总有两个出息的孩子,只要出头一个,家族便有了依靠。

随着摊丁入亩的深化,大清人口在持续的快速增长中,而乾隆雍正在位不过十数年,这段时间都还不足以第一批享受政策红利的孩子长大,所以大清的人口真正的爆发时期,就在乾隆的中后期,这是摊丁入亩政策执行后的第四十年、五十年,刚刚好是两代人成长的时间。

所以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代人对人头税的修正以及调整,是大清人口暴涨的一个根本性原因。

那么人口增长了,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来了,庞大的人口吃什么?

或者又该问,他们的生产力发生翻番了吗?

答案是,确实翻番了,甚至不止翻了一番。

人口和生产力,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存在,人口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,但生产力也限制了人口的增长。

那么为了支撑起庞大的人口,社会必须要准备充分的土地来生产物资,但土地自古以来就这么多,即便清朝也有新开垦的耕地,可新增的耕地和人口的增长比例并不是相同的,如果还是以前的生产力,那么依然不足够支撑起乾隆后期的三亿人口,所以在乾隆时期,人口暴增离不开两个因素:

一是作物的改变,以至于让农业投产比大量提高。

二是生产方式的改变,不再拘泥于农业生产,多维度推动生产力的总和。

所谓“投产比”,便是投入和产出的比例,以前若是一个人耕田种地,仅仅能得到两人份的口粮、那么农业的投产比便是2,但一个人耕田种地,如果能收获五个人甚至是十个人的口粮,那么投产比便成为了5与10。

而农业投产比的改变,最直接的方式作物的改变。

红薯,在农业投产比改革中,充当了主角。

红薯并非中国的本土作物,在明代末期才正式引入中国,而红薯在营养价值上比不过大米,但却能够“顶饱肚子”,事实上,现代人的餐饮习惯中,仍然保持着大米当主食,红薯当辅食的习惯,而且红薯的口味香甜,食用范围不仅仅是三餐之中。

最重要的是,红薯的亩产很高。

在清代,一些肥沃地域的红薯亩产量,全年能够达到五千斤之多,而同等土地栽种出来的水稻,却仅仅是一千斤左右,这本质上就是“农业投产比”的改变。

客观地讲,红薯的整体价值不如水稻、小麦,正是老百姓常说那句“红薯不养人”,但是红薯顶饱,在清朝人口增长最迅速的时期,担任了顶饱国民肚子的任务,而且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,不过也因为红薯营养价值不太高的缘故,很多清朝百姓往往是“面黄肌瘦”,这也是后人调侃“地瓜盛世”的缘故。

虽然人口是多了,但个个营养不良,这算是盛世吗?

算不算盛世,后人很难评说,但在客观的人口数量上,红薯确实立下了大功劳。

除了农业投产比的改变以外,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也是一个具体原因。

其实自宋代开始,因为北方民族对中原政权的领土侵占,让朝廷不得不考虑推动“手工业”、“商业”的发展,所以宋朝明明领土比不上唐朝,但国家财富却远超唐朝,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方式的多元化。

所以一场生产方式的巨变,自宋代就开始了、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,本质上就是大型商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,比如江南地区的纺织工业,就为社会就业提供了大量的贡献,女性可以参与手工纺织,而男性可以到港口搬运,最终促成一单单跨境贸易的完成。

清代虽然闭关锁国,但该对外开放的贸易却一直都有,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,西方侵略者用蛮横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,本质上也为社会就业打开了一个新的口子,只不过这种新的发展是以别人侵略的方式打开,而不是清朝统治者自觉的打开,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罢了。

只要有了就业,那么社会的人口新生就有了意义,社会结构得以稳固,一切才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有了税收政策、生产力这两大因素的改变,清朝的人口暴增是一个必然现象,而在这两个因素以外,也还有一个中等因素同样在为清朝人口做着贡献,那就是可统计人口的疆域增长。

再简单来说,就是“改土归流”政策。

改土归流,就是将一些少数民族的“土官制度”改成“流官制度”,在明朝时期,流官制度被朝廷大量应用,明朝廷对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实行“羁縻政策”,立当地的部族首长为土官,让他们世袭担任,本质上,这就是一种臣属于中央朝廷的地方奴隶制度、只是让这些地区在名义上属于中原王朝。

可问题是,这些地方的人口数量如何,生产力多少,文化教育程度如何,中原王朝并不知道,这也就造成了明代有着那么阔广的版图,可人口数量却不多。

到了清代,中央朝廷强大的执政力开始对土官制度下手,先是康熙四十三年,朝廷对湖南的地方土官进行改革,康熙下令对湘西地区进行屯兵、驻军、修卡、普及入学教育、设立科举院所等等制度,这一切改革的核心就是,用朝廷派遣的流官,代替以往世袭的土官。

朝廷派出流官,这让朝廷实际意义上全面掌控了这些曾经的土司地区,这里的人口也一并纳入了清朝的人口总数之中,在以前,这些人口并不在朝廷的官方数字中。

到了雍正时期,云贵总督正式向雍正皇帝提出“盖推归流”,对土官制度最多,最根深蒂固的云贵地区动手,而改土归流让大清的实际掌控疆域进一步提升,这个实际掌控的意义,包含了“可统计人口”数量的增长。

而这些被土官世袭统治的地区,被中央朝廷接管之后,彻底打开了对外交流的渠道,中央朝廷派出大量的官员、教师到达土司地区,以帮助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百姓改革生产、学习知识,而改土归流的结果也相当显著。

在康熙末年时期,广西的总人口仅仅是一百万之多,到了嘉庆时期,广西人口却增长到了七百多万,翻了七倍之多,这既有先进生产力带来的推动因素,更多的是可记录户籍人口增加,对广西的全面行政接管的原因。

这种变化,在很多土司地区都在上演着,将这些地区人口的变化结合起来,都有高达数千万人口数量的增长,这对大清人口增长,是一个极有力度的补充。

所以清代的人口问题,本质上证明了决定人口的最大因素,还是执政朝廷的政策,只要政策允许,那么人口就会有质的飞跃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两千年的时间里,增长一亿人口都如此艰难,可在乾隆在位的短短四十多年时间里,大清的人口却暴涨到了三亿。

而大清在很多方面上,都是中央集权政府最成熟的表现,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地图疆域,为后来的中华民族走向近代化、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,这也是大清不可磨灭的成绩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

全球即时:清朝人口为何从7千万迅速增到4亿?这种“爆炸式增长”的原因是什么?

清朝的人口迅速暴涨,是康雍乾三代皇帝一同创造的结果。其实历朝历代的人口数值都存在着变化,要是分析...

开课吧学员退费无门 APP处于“无服务”状态

作者:吕倩家在河南省长葛市的时皖自2022年8月投诉开课吧不履行合同退款义务至今,已经过去半年时间,如...

世界快消息!中国最好高中联合!全国高中C9联盟成立 向清华北大输送人才

近编程日,由国内9所顶尖高中发起,在浙江省宁波市成立了新时代中国卓越高中发展共同体。共同体是由浙江...

环球热讯:空城计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_空城计的起因经过结果

1、起因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,由于错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,大军归路被切断。2、诸葛亮不得已演了一...

天天即时看!PLAYSTORE_说一说PLAYSTORE的简介

夏弥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PLAYSTORE,说一说PLAYSTORE的简介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Google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商务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产品